听潘季书记讲西迁那些事
——电气54、57班最佳团日活动
10月16日,在西安古都的傍晚,夕阳的光芒透过胭脂坡,散开深秋的凉爽。千年前,白居易的故居——东亭旁走来一位精神矍铄的老人。在东亭竹子清新气味的萦绕下,老人前来为南洋书院大一的新交大人讲述《养竹记》的故事,讲述“西迁”的传奇,还有西安交大如这青葱的竹子般挺拔而刚直精神、生机勃勃的未来。
在学校即将开始“风云两甲子,弦歌三世纪”的一百二十周年校庆之际,大一的最佳团日活动也借此机会回顾西迁历史,学习西迁精神。在南洋书院老师的帮助下,电气54、57班有幸请到了潘季老教授,南洋书院院务主任刘茹老师、大一辅导员陈波老师陪同参加讲座会。潘老先生曾任西安交通大学党委书记兼校务委员会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1934年出生的他,见证了新中国的诞生,也见证了交大的变迁与辉煌。今天,已经八十多岁高龄的老人,仍然身体硬朗,谈吐自如。
潘老先生与南洋学子围成一圈,面带笑意地开始了今天的座谈会。老先生首先告诉同学们他是1952级电机系的学生,是今天电气学院学生的老学长,并且毕业之后就一直在交大工作直到现在。老人幽默的谈吐和平易近人的态度,一下子让同学们感到十分亲切,就好像同学们和老先生隔着一个世纪成为了忘年交,来一次忘记年龄和时代的对话。
但谈及西迁岁月时,老人仍是很激动。作为但是真实情况的见证者,潘老先生更多地提到当时的交大的电机系主任钟兆琳钟老先生。作为当时全国电机的第一人,全国著名教授,钟老先生总是谦虚严谨,对年轻一辈照顾提携。而且在西迁的讨论中,带头支持国家的建设需要,带领一大批教师和人才到艰苦的大西北去投身西部开发和祖国的工业建设。说到此处,潘老先生感叹说,现在在中国乃至世界,像交通大学这样一所著名学校分校后成就了两所著名高校——西安交大和上海交大——的例子,是为数不多的典范。而如果没有像钟老先生这样的有着奉献精神的教授、老师和同学,想要在西北扎根发芽是没有可能的。
老人最后总结说西迁精神就是响应国家号召,艰苦奋斗。让同学们对题写在西迁纪念馆的那几个大字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当提及同学们现在的大学生活时,老人引用了一句谚语:“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现在的交大校园已经是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教学生活设施都是全国一流的水平。而且同学们现在正值青春年华,就应该借着交大这个平台,好好学习基础知识,扩大自己的知识面,为将来深入某个领域研究打下基础。对于这一辈年轻人,潘老先生希望同学们可以体育与智育并重,能够保持身体和心理都健康,坚持锻炼,真诚待人。曾经留学前苏联的老先生更是引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保尔的一句话来激励南洋学子们:“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该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
最后,潘季老先生希望以后在国家建设的岗位上能有更多交大学子的身影。国家要实现中国梦,交大要建成国际一流大学,这些都需要年轻交大人去奋斗、去实现。
在一片热烈的掌声中,南洋书院同学们的热血被点燃,同学们都表示要继承老一辈交大人西迁精神,不忘潘季老先生的期望和嘱托,努力学习、充实自我,成为引领社会的知识人才。
月亮悄悄爬上东亭的尖角,竹子在晚风中婆娑不说话。南洋学子和潘季老先生合影后依依惜别,望着老人略显老态但依旧挺拔的背影,我们明白了为什么交大可以在艰苦条件下发展创造辉煌。同学们握紧了手掌,心底暗暗发力。青春的力量在于生机与活力,更在于传承和激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