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恰逢“五四”运动100周年,为进一步学习红色革命精神,领会革命先辈风采,西安交通大学学生自发组织“延安红色寻访先锋队”于2019年7月7日至2019年7月10日前往革命圣地延安进行社会实践。并通过采访、发放问卷等形式深入了解当今红色革命精神在人们心中的意义价值。实践队员在本次实践的经历与体会中不断总结反思,以此探究新时代下大学生应该如何传承和发扬红色革命精神。
寻访圣地,学习延安精神
在为期三天的寻访过程中,队员们先后来到了宝塔山、延安革命纪念馆、王家坪革命旧址、枣园革命旧址、延安北京知青博物馆和杨家岭革命旧址等。在参观的过程中,通过与老革命党员交谈、聆听导游的讲解,队员们对党中央在延安的革命事迹有了更直观的感受,思想上受到了极大地洗礼。
在延安革命纪念馆的革命长廊里,队员们看到了当年八路军用过的红缨枪、老式步枪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日军的步兵炮,在博物馆的精心保护下,炮身依旧锃亮发光,仿佛在向参观者诉说那段惨绝人寰的历史。
在几处革命旧址里,队员们看到了当年党中央的办公室和毛泽东等领导人居住过的地方,简陋的家具和饱经沧桑的书本在向人们陈述那个时代的艰辛以及革命人士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和好学向上的精神。队员们纷纷表示一定会珍惜在窗明几净的教室里读书的机会,学习科学知识,担起建设国家的重任。
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28000多名北京知青来延安插队落户,是继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又一庞大的来延群体。在延安北京知青博物馆里,实践队员们看到当年知青们在艰难困苦之中度过了“生活关”“劳动关”“思想关”,变得坚韧与顽强,利用自己学到的知识为延安谋发展。二十一世纪的青年要向当年的知青们学习,脚踏实地,从基层做起,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筑梦青春新时代。
访学问道,倾听延安精神
实践队员们在实践的过程中,采访了来延安的游客,倾听他们对红色旅游的理解与感受。
宝塔山风景秀丽,每个踏足这里的人都怀着一颗崇敬的心。7月8日上午,队员们登上宝塔山,并在这里采访了十几位游客,有跟随老师来学习参观的小朋友,有跟学习革命精神的大学实践团队,有组团来学习的乡村干部,也有重寻革命初心的古稀老人。每个人虽然经历各异,对革命的认识深浅不一,但相同的是,参观过这些红色遗址,每个人的内心都受到震撼,他们感受到革命的艰辛与来之不易。
杨家岭拥抱大山,革命痕迹历久弥新,纵是黄土砖房,仍是别样秀丽。7月10日上午,队员们在这里采访了近十位旅客,他们不同的年龄,不同的职业,却都怀着一颗来朝向革命的心。其中有两位是支教的小学老师,带着孩子们来感受先辈的革命事迹。她们说:“帮助这些孩子们,虽然条件艰苦了点,但是感觉很值得。”奉献青春,义无反顾,这不正是延安精神的时代表达吗?
红色调研,发扬延安精神
延安红色寻访活动接近尾声,实践小组成员整理工作,并以网络问卷的形式对红色旅游以及游客对革命精神的认识和发扬方面进行了调查。
实践队收集有关红色旅游和革命精神的调查问卷共193份,其中参与问卷调查的游客中女性人数略高于男性,游客的年龄集中在17-28岁和41-60岁两个年龄段。
在这193位游客中,92位去过红色景点旅游,其中有75%的游客去过两个及两个以上的红色城市,人数过半的游客去过北京、延安两座城市。大部分参加过红色旅游的游客表示今后还愿意去更多革命圣地、红色景点旅游。问及红色旅游的目的,过半的游客表示他们是敬仰和感受革命精神。
参与问卷调查的游客对革命精神、红色故事的了解程度整体一般,因此应当采取更多更好的措施传承和发扬红色精神。绝大部分游客表示应加大红色文化保护力度、打造红色旅游精品路线、完善红色旅游基础设施,还有近半数的游客表示应大力组织参观学习并宣传、建立红色博物馆并在高校开展红色特色学习课程。针对我国当前的青年红色文化宣传教育问题,不少游客也给出了他们的见解,大部分游客表示,对青少年的红色精神宣传教育应当拒绝死板教条,而应该采取新颖有趣的形式,比如红色游学、观看红色影片和红色动画等,并且要加大宣传力度,拓宽宣传途径等。
为期三天的实践结束了,但是传承发扬革命先辈们留下的红色精神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延安精神的实质是我们党的性质宗旨的集中体现,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的集中体现,是中国共产党人崇高品德和伟大情怀的集中体现。当代大学生有义务有责任认真学习延安精神的内涵,并结合时代背景将其不断发扬光大,这也是本次实践最重要的目的。